Konudaki sayfalar: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 |
市場觀察 (Looking into the Market) Konuyu gönderen: Wenjer Leuschel (X)
|
£0.02 per word | Jan 8, 2008 |
我想问问,£0.02 per word 是个可接受的价格吗?不是新手,和客户建立信任期间,这是对方报价,是一个酒店业的长期项目。 | | |
Wenjer Leuschel (X) Tayvan Local time: 06:30 İngilizce > Çince + ... KONUYU BAŞLATAN
shelley tan wrote:
我想问问,£0.02 per word 是个可接受的价格吗?不是新手,和客户建立信任期间,这是对方报价,是一个酒店业的长期项目。
英镑对人民币的汇率目前是 1:14.3203。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你自己算算,0.02 英镑大约是 0.28 人民币,这样的价钱能接受吗? | | |
chance (X) Fransızca > Çince + ...
不是不愿回答你的问题,而是比较难回答,弄不好还要得罪业界同仁![](https://cfcdn.proz.com/images/bb/smiles/icon_biggrin.gif)
我个人看法,在0.06$ 左右比较合适,当然要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定,如果你很闲,急于拿项目,可以考虑适当低些,但也不要太低,因为你以后很难在同一客户那里再提高价格,而且会影响到整个市场的价格。
shelley tan wrote:
我想问问,£0.02 per word 是个可接受的价格吗?不是新手,和客户建立信任期间,这是对方报价,是一个酒店业的长期项目。 | | |
Wenjer Leuschel wrote:
shelley tan wrote:
我想问问,£0.02 per word 是个可接受的价格吗?不是新手,和客户建立信任期间,这是对方报价,是一个酒店业的长期项目。
英镑对人民币的汇率目前是 1:14.3203。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你自己算算,0.02 英镑大约是 0.28 人民币,这样的价钱能接受吗?
相比较国内的市场价,这个还能接受,但是我不知道国际市场是怎样的?以前听说是$0.04起跳,还有看到楼上说接受了价格之后就不方便再提价了,而我想着如果合作好,再向对方提价。不知道和不合适。 | |
|
|
chance wrote:
不是不愿回答你的问题,而是比较难回答,弄不好还要得罪业界同仁
我个人看法,在0.06$ 左右比较合适,当然要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定,如果你很闲,急于拿项目,可以考虑适当低些,但也不要太低,因为你以后很难在同一客户那里再提高价格,而且会影响到整个市场的价格。
shelley tan wrote:
我想问问,£0.02 per word 是个可接受的价格吗?不是新手,和客户建立信任期间,这是对方报价,是一个酒店业的长期项目。
谢谢你的意见,我会在做完试译以后,如果对方满意,再提出我的报价,我想这也是有诚意的表示把。 | | |
Wenjer Leuschel (X) Tayvan Local time: 06:30 İngilizce > Çince + ... KONUYU BAŞLATAN
《穷得有品味》:
在我们向穷人英雄们学习的事情中,有一件特别精彩,那就是他们面对“成功与失败”的态度。在面对失败时,他们总显得特别豁达,懂得维持自己一贯的态度。也就是说,这种人通常拥有一种特质:纵使身陷危机,也知道如何掌握住对自己的“主导权”。...
幸与不幸其实很难分辨,最令人疑惑的是:乍看之下的天大不幸,却可能是真�... See more 《穷得有品味》:
在我们向穷人英雄们学习的事情中,有一件特别精彩,那就是他们面对“成功与失败”的态度。在面对失败时,他们总显得特别豁达,懂得维持自己一贯的态度。也就是说,这种人通常拥有一种特质:纵使身陷危机,也知道如何掌握住对自己的“主导权”。...
幸与不幸其实很难分辨,最令人疑惑的是:乍看之下的天大不幸,却可能是真正的幸福;乍看之下不可多得的幸福,却可能是恐怖灾难的肇因。所以,幸抑或不幸,千万别太快下定论。当然,也有很快能下定论的啦。比方说,伊利诺州那位“幸运”的三十七岁厨师:赢得乐透彩三百六十万美元,不到几天就心脏病突发,一命呜呼了。据说是受不了得奖的压力!另一位曾在德国被大肆报导的“乐透先生”,也在赢得三百九十万马克乐透彩之后,从只喝得起廉价啤酒的失业贫民,摇身变成穿金戴银、皮草加身的大富豪,夜夜笙歌,酒色财气的结果:五年后他挂了。所以,事情的结果可能跟我们想象的恰恰相反:我们认为幸运的事,可能是导致大难降临的最大原因。王尔德说得好:“上帝若要惩罚一个人,那就倾听他的愿望。”
...其实,若进一步研究,我们甚至可以说(有点paradoxical),失败(逆境)中暗藏着成功的玄机。就好比,如果纳博可夫没有流亡海外,没有失去所有财产,他终其一生就只能当个有钱的蝴蝶标本收藏家和庸俗的二流诗人。但何其幸运啊!他竟然失去了一切!对身为读者的我们而言,这是一种幸运,对他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伟大的成功和残酷的失败,往往是一体的两面,最后的结果常叫人捏一把冷汗。但更令人开心的是,失去、失败这些与“不幸”画上等号的同义词,常常是造成空前胜利的先决条件。
那些喜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追求庸俗幸福的人,最后追求到的保证是不幸。其实,真正的贫穷不在于缺乏有形的物质,而在于“追求完美”(近乎苛求地追求外在的完美)。举凡健康、美貌、财富,无论是什么,只要你“求全”(尤其委曲求全),一味想登峰造极、追求极致,那么你只能永远处在不满的情绪中。唯有懂得欣赏生命的“凹凸不平”,懂得如何优雅地在逆境中自处,这种人才有机会一窥幸福的堂奥。
简单说,要变得富有只有两种可能。其一,拼命工作,等赚够了钱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也就是说,你得先把自己累得像条牛,过程中只能在休息时偷偷幻想一下自己原本负担不起的奢侈品,等到存够了钱,买下自己想要的东西,再“终于”发现--原来得到它并不会让你比较快乐。其二,改变你的态度、你的愿望。
*************************
读到这样的东西,教人学会看重自己拥有的不完美,充分发挥不够完善的能力,珍惜因此得来的每日粮食,人就会活得幸福快乐些。
[Edited at 2008-01-09 14:50] ▲ Collapse | | |
chance (X) Fransızca > Çince + ... 文哲:谢你经常贴些有意思的文章 | Jan 9, 2008 |
同时给你提个建议,请不要把摘录的部分放在引用框里好不好?尤其是大段摘录放在框里后不能放大,又挤在一起,读起来比较费劲,使用论坛的“+”也放不大。不在框框里的文字,我是通过IE的显示字体加大功能,读起来比较容易。先谢过! | | |
Wenjer Leuschel (X) Tayvan Local time: 06:30 İngilizce > Çince + ... KONUYU BAŞLATAN
《穷得有品味》:
多年前,戈巴契夫基金会曾在旧金山一家豪华饭店举办过一场“展望职场未来”的研讨会,与会者不乏全球知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和企业领导人。会中所有专家,包括柴契尔夫人、美国社会评论家和畅销书作者杰瑞米雷夫金,以及多位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皆一致认为:到了二十一世纪,企业大约只需要目前20%的员工,就足以维持全球的经济发�... See more 《穷得有品味》:
多年前,戈巴契夫基金会曾在旧金山一家豪华饭店举办过一场“展望职场未来”的研讨会,与会者不乏全球知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和企业领导人。会中所有专家,包括柴契尔夫人、美国社会评论家和畅销书作者杰瑞米雷夫金,以及多位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皆一致认为:到了二十一世纪,企业大约只需要目前20%的员工,就足以维持全球的经济发展与繁荣了,“不需要更多的就业人口。”
其中一场公开座谈会中,美国升阳电脑的总经理约翰凯吉甚至傲慢地说:“我们时常在规划所需要的人才。举例来说,我们目前觉得印度的人才最好用。我们可以透过电脑聘用他们,他们也只需要透过电脑为我们工作。当我们不再需要他们的时候,可以很简单地透过电脑将他们解雇。我们只要顶尖的一流人才。这样的效率,可以让公司的盈余从十三年前最初的零,迅速攀升到今日的超过六十亿美元。”
坐在他旁边的惠普科技创办人之一大卫派克于是问道:“约翰,那你们公司真正需要的固定员工到底有几个人?”
“六个,或许八个吧,如果公司少了这些人就会停摆。不过,我们完全不在乎他们住在地球上哪个角落。”
“那么,你们公司现在连约聘人员在内,一共有多少人呢?”
“一万六千个。这当中有极小部分的人,是因为考虑到必须合理化储备人力才聘用的。”
......
一五一六年,托马斯摩鲁士写下世界名著《乌托邦》,甚至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文学类型,研究它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在这本书里,摩鲁士幻想着,或许有一天人类可以完全不必工作了。如今这个梦想几乎实现,可惜有点美中不足:如今只有一小撮人有工作,他们可以规律地领到薪水,但也只有这一小撮人拥有金钱,能够享受消费。犹太政治学家 Hannah Arendt 在一九五八年完成的著作《人的条件》中,早就预见了今日的发展和结果,她说:“我们的未来将是个工作社会,这个社会将完全被工作所塞满,也就是说,未来大家唯一懂得、会做的事就是工作。有什么比这还更要命、更可怕的呢?”
所以在此我一定要大力鼓吹:各位!你们一定要帮自己找到一种活动,一种非酬劳性、不具有任何工作性质的活动,你们要通过这种活动为自己建立起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这样才不会在丢了工作后觉得空虚、无所适从,或者--得拼命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什么都没有改变一样--这样也未免太辛苦、太难看了吧!...
......
我以前有个同事,后来跳槽到别家报社。最近那家报社也倒了,但我那个同事却还是一副忙得不可开交的模样。每天下午,他都会到中央行政区流连:只要有记者会,就一定见得到他优雅的身影。记者会结束后,通常有点心招待,如此一来他连午餐也省了。会中只要有人趋前问候,他总会一再强调,他现在手上的案子多到忙都忙不完。有时打开电视,看到记者会的实况转播:只见他置身记者群中振笔疾书--笔记做得还真起劲咧!
这种大费周章、不厌其烦做足表面功夫的人,通常都认定:唯有工作才能让他获得社会认同。其实,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开始,一直到宗教改革前,所有知书达理的人都把“工作”视为阻碍我们认识生命本质的低级活动。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只在于:之后才能享受休闲。所以,让我们回到从前吧!工作只不过是不得不然的负担,绝非什么神圣的人生目标。或许我们的收入将因此而锐减,但我们的人生却会因此而富有。
......
**********************
其实,翻译者在网络线上揽活,和升阳电脑公司随聘随用、随用随解雇的情况如出一辙,每个人依其在市场上的定位,战战兢兢地经营着,我们的上游和我们的下游一样,都有必须工作的时候和没有工作的时候。既然这个地球的经济繁荣渐渐地只需要越来越少的人支撑,会失去的工作越来越多,翻译事业的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倒也无需装模作样,再忙也不过那么一时,忙到没有时间和别人交流意见,大概也不太可能。问题不过在于交流的内容罢了。
如果要多问些问题表示工作很忙,那么随便在网络上找到几篇有趣的外文文章,或者买几本外国的畅销书,保证一天可以提出三、四十个问题,这也算是一种交流,倒也挺有趣的。如果像我这样,没事写写随读随想的东西,看来还真像是吃饱了没事干撑着。老实说,确实也如此,我没有工作的时候比工作的时候多了许多,但连我自己都有点儿惊奇,怎么总不觉得匮乏。并非我的价钱比别人高到哪里去,看人家也都可以得到高价,我转派的稿件也从来不狠狠赚别人一笔,但每个月就是有那么点儿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说稳不稳、养家活口还行、留点儿棺材本尚可的业务量。其实,业务量大小都无妨,量入为出,生活愉快就是了。看清楚这个地球的趋势,还有机会让我参与经济活动,贡献一点生产力,应该高兴了。
[Edited at 2008-01-09 17:29] ▲ Collapse | |
|
|
chance (X) Fransızca > Çince + ...
我还真觉得常在论坛出入的老家伙们就是有点儿吃饱没事干撑着了,只有我不算在内![](https://cfcdn.proz.com/images/bb/smiles/icon_biggrin.gif)
Wenjer Leuschel wrote:
......看来还真像是吃饱了没事干撑着。
| | |
Wenjer Leuschel (X) Tayvan Local time: 06:30 İngilizce > Çince + ... KONUYU BAŞLATAN
chance wrote:
我还真觉得常在论坛出入的老家伙们就是有点儿吃饱没事干撑着了,只有我不算在内
Wenjer Leuschel wrote:
......看来还真像是吃饱了没事干撑着。
年轻时,我以为可以改变世界,让人间只有公平正义、人人幸福快乐。那时读着布莱希特还不很明白他说的那些道理,但是爱上了他的蛮劲。到了这年纪,渐渐明白他说的是些什么,也就根本不想勉强了,只管顾着自己还能拥有的值得珍惜的东西。其中的一件就是“时间”,这是最珍贵的东西,可以用来创造幸福快乐。所以,我利用还有的时间不为赚钱读书、写作,和那些还受得了我谈论事物的朋友们交换人生经验,找出我想知道的许多的人生秘密。最后一个秘密就是死亡,这是必须保留到最后才会得知的秘密。因此,生命还在的时候,还真的有几分吃饱没事干撑着的,因为工作再多也只是碰巧落到自己身上的还能应付的那么一些些、一点点。
也许你还有某些年轻时的梦想,所以出没在这里聊天当然不算是吃饱没事干撑着。这也不错,可以保持年轻。哎,年轻真好! | | |
chance (X) Fransızca > Çince + ... 幸好我心胸还算开阔,否则今夜何以入睡? | Jan 9, 2008 |
![](https://cfcdn.proz.com/images/bb/smiles/icon_biggrin.gif)
Wenjer Leuschel wrote:
chance wrote:
我还真觉得常在论坛出入的老家伙们就是有点儿吃饱没事干撑着了,只有我不算在内
Wenjer Leuschel wrote:
......看来还真像是吃饱了没事干撑着。
也许你还有某些年轻时的梦想,所以出没在这里聊天当然不算是吃饱没事干撑着。这也不错,可以保持年轻。哎,年轻真好!
[Edited at 2008-01-09 17:35] | | |
Wenjer Leuschel (X) Tayvan Local time: 06:30 İngilizce > Çince + ... KONUYU BAŞLATAN
chance wrote:
幸好我心胸还算开阔,否则今夜何以入睡?
Je me vais dormir.![](https://cfcdn.proz.com/images/bb/smiles/icon_wink.gif) | |
|
|
chance (X) Fransızca > Çince + ...
我是想说:我是最瞎聊的老家伙。只是受了斯大林幽默的影响,才说出了以下真理![](https://cfcdn.proz.com/images/bb/smiles/icon_biggrin.gif)
chance wrote:
我还真觉得常在论坛出入的老家伙们就是有点儿吃饱没事干撑着了,只有我不算在内
Wenjer Leuschel wrote:
......看来还真像是吃饱了没事干撑着。
| | |
ysun Amerika Birleşik Devletleri Local time: 16:30 İngilizce > Çince + ...
不过我倒不是“没事干”才想上论坛,而是越忙越想上论坛,大概也是一种暂时逃避现实的方法吧?去年“吃饱干撑着了”在论坛上管了些闲事,结果又结下一门冤家。
不光上论坛是“吃饱干撑着了”,连答Kudoz问题也是。例如,我以前回答你那个methacrylate的问题就是“吃饱干撑着了”,结果人家一直到现在还在“追杀”我。![](https://cfcdn.proz.com/images/bb/smiles/icon_biggrin.gif)
chance wrote:
我还真觉得常在论坛出入的老家伙们就是有点儿吃饱没事干撑着了,只有我不算在内
Wenjer Leuschel wrote:
......看来还真像是吃饱了没事干撑着。
| | |
Wenjer Leuschel (X) Tayvan Local time: 06:30 İngilizce > Çince + ... KONUYU BAŞLATAN
有人说“没有知识,也要有常识;没有常识,那就要看电视”,《穷得有品味》的作者却这么说:
现在最热门的东西不一定是好东西,许多人却都不敢承认。越是挤得人山人海的展览,越是没有人肯错过,即便大家心知肚明,这场热门展览的赞助商是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每天以广告轰炸得我们不去看不行。其实,只要展览的宣传搞得越大,你就越应该对它保�... See more 有人说“没有知识,也要有常识;没有常识,那就要看电视”,《穷得有品味》的作者却这么说:
现在最热门的东西不一定是好东西,许多人却都不敢承认。越是挤得人山人海的展览,越是没有人肯错过,即便大家心知肚明,这场热门展览的赞助商是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每天以广告轰炸得我们不去看不行。其实,只要展览的宣传搞得越大,你就越应该对它保持适当的“冷漠”。理想状况下,你平常就不该去理会流行教主现在正在传什么教。唯有如此,你才能够保护自己不受蛊惑。无论如何,找个机会好好检视一下自己的文化消费习惯;哪些文化消费的目的纯粹是为了“社交”,你只是希望自己“不缺席”,哪些文化消费是真的为了满足你的个人需求。
要了解一般人在文化消费上的行为有多空洞可笑,歌剧首演就是最佳例子。...
现在连歌剧院也很讲究行销,所以许多歌剧的内容变得既耸动又具争议,使得老歌剧迷渐渐不敢上歌剧院了。现在绝大多数去看歌剧的人都是冲着宣传去的,也就是所谓的“赶集”群众。真正热爱歌剧的人反而不敢进歌剧院,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要怎么面对,呃--在台上自慰的费加洛。
......
......在我开始缩减自己花在媒体及艺术、文化上的支出后,我才发现,有许多东西我其实并不需要,可以毫无困难地舍弃它们,而且我忽然不再那么拮据了,不需要苦哈哈地,为了那些我真的想要的东西存钱存好久。
长久以来,我一直有一种恐惧,我一定要订很多份报纸,才能够让自己懂的几种半吊子语言跟得上那些国家的最新时尚潮流和时事动脉。我每天早上最高记录可以收到五份报纸,信箱几乎要被塞爆。邻居看到我是总是摇头,因为大家共用的废纸回收桶,每次刚清空就又满了。我一天至少要收看四次新闻,而且还拼命上网查询:什么是现在美国、英国和法国最热门的“话题”。所有“资讯中毒者”该有的症状,全都出现在我身上。
直到我因为没钱不得不厉行媒体费用、文化费用、活动支出的瘦身运动时,我才发现:那些以前为了“校准”时代潮流而觉得不可或缺的资讯,只会搞得我精神错乱、不堪负荷,甚至整个脑袋被资讯给塞满,根本无法思考。现在我很清楚,我再也不需要订阅......
......最近我甚至还成功地“戒掉了”新闻。其实,那些所谓重要得不得了的新闻,跟我的生活根本一点关系也没有。如果我真的想让自己被催眠一下,我会打开收音机听一下广播。若把电视的八卦新闻比喻成“从超市里买回来的罐头食物”,那么听一小时国家广播电台的广播就像是吃了一盘“有机沙拉”。
......
现代人从早到晚都处在资讯爆炸与不断沟通的环境中,但我们的知识却越来越贫乏,景况甚至从来没有这么凄惨过。...从前...科技还不是很发达,一切设备都还很简陋,但那时候的大学生大部分很有能力,知道自己怎么去阅读、写作,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如今有了便利的文书处理程序,上网就能抓到几千家图书馆的资料,甚至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无线上网,结果竟然只剩下几个学生有能力写出语意完整的文章,而且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想法,只会跟着媒体人云亦云。
......
没有任何一种工具能像电视这样有效率地让人变笨,并且让社会大众展现这么强烈的群体性。再也没有任何一种大众媒体能像电视这样散播出这么多愚蠢的观念、血腥的画面和陈腔滥调,还让大家浪费这么多时间。记得不久前,若想跻身知识的上流社会,至少还得学会拉丁文。但今天不必了,只要能放弃看电视,就有资格当个知识精英。
[Edited at 2008-01-10 18:31] ▲ Collapse | | |
Konudaki sayfalar: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 |